科学防治肝病,远离“肝”扰
官方 发布于 2025-06-30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与解毒器官,其健康直接关系全身机能。近年来,我国肝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加强肝病防治刻不容缓。
常见肝病类型与危害
1.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HAV)、乙(HBV)、丙(HCV)、丁(HDV)和戊型(HEV)肝炎。所有的病毒性肝炎都具有传染性,不过其传染途径和传染强弱有差异。它通过血液、饮食传播,部分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2.脂肪肝:因过量脂肪堆积引发,与肥胖、高脂饮食相关,是隐匿性肝硬化的主要诱因。
3.肝硬化与肝癌:长期肝损伤导致肝脏纤维化,晚期可出现腹水、肝衰竭;肝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肝病常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发黄、黄疸,肝区疼痛、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感染者、酗酒者、肥胖人群、长期用药者、有家族病史者。
主要诱因:病毒感染、不良饮食习惯、滥用药物、缺乏运动、熬夜等。
防治关键举措
1.疫苗接种:新生儿及易感人群及时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
2.健康管理:戒酒,减少肝脏负担,均衡饮食,避免高油、高糖、高盐,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
3.安全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偏方、保健
4.定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酗酒者)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肝脏超声。
5.科学用药:避免自行服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或中药,减少肝毒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