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胃”健康,远离胃癌
官方 发布于 2025-07-13
内镜室的清晨总在消毒水的气味中苏醒,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器械碰撞声交织成独特的晨曲。护士们戴着口罩快速穿梭,核对病员、调试设备,动作娴熟如精密仪器里的齿轮。
随着一位面颊消瘦的病人到来,内镜室的空气突然绷紧,消毒水的味道里混进了紧张的气息。这位患者诉说自己有咳嗽、胃痛、解黑便、全身无力的症状,来院检查时,家属跟在一旁反复叮嘱:“医生,他现在瘦得很厉害,吃不下东西……”
蔡茂文主任医师听闻病人的描述,神色凝重起来。询问中,病员表示很早之前就有上腹疼痛、腹泻的症状,只因农忙迟迟没有就医。这让大家神情越发凝重,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内镜缓缓沿着食管下行,镜头推进到胃体处,可见一巨大肿块,表面溃烂,覆有污秽苔。“取4点活检”,医生的指令简洁有力,器械台上的活检钳应声而动,病变组织被精准钳取。
蔡茂文主任医师表示:“初步判断为胃CA,具体结果需等病理结果出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更应注重胃癌的预防。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已成为国民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
一、发病原因
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明确的致癌因素,这种细菌会像“腐蚀剂”一样破坏胃黏膜屏障,是胃癌的“头号危险分子。
胃部慢性疾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家族史: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
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常吃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诱发胃癌。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中晚期: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贫血、胃部疼痛加剧、胃穿孔等症状;极少数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会以头痛就诊。
三、诊断方法
胃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病理学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首选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灶,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四、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健康饮食:减少腌制、霉变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进食粗糙、辛辣的食物。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明确的致癌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时治疗胃部慢性疾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如 40 岁以上、家族史阳性者)。 定期体检: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