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新诊疗进展
信息科 发布于 2014-08-03
对于低危MDS的治疗,特别是伴贫血的患者,主要包括生长因子、来那度胺和输血。高危患者可考虑去甲基化药物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发病率和病因
MDS确诊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5至70岁,大约10%患者是50岁以下。患者中,男性略多,发病率高于女性,但伴5q缺失的这类患者女性远高于男性。MDS年发病率大约在4/10万,未发现有种族差异。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伴5q缺失的较少。
有明确病因的MDS患者大约占15%。儿童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具有遗传倾向。这些遗传性疾病包括:唐氏综合症、范科尼贫血、神经纤维瘤。成人中,由遗传导致的MDS并不常见,但询问病史时应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患者,如MDS、急性髓系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导致MDS的环境因素包括:既往接受过化疗,特别是烷化剂和嘌呤类似物、放疗和吸烟。长期接触苯及苯的类似物的为职业易感人群。另外有报道,农民和工人的MDS发病率也较高,这可能与长期接触化肥、农药、石材、橡胶、塑料、玻璃丝等有关。继发于化疗后出现的MDS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因为其细胞遗传学变得异常复杂。
导致MDS的病因
抗肿瘤药 苯丁酸氮芥
烷化剂 顺铂
白消安 环磷酰胺
卡铂 达卡巴嗪
卡莫司汀 洛莫司汀
马法兰 氟达拉滨和其衍生物
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放疗
柔红霉素 环境因素
多柔比星 吸烟
依托泊苷 电离辐射
米托蒽醌 接触苯和工业碳氢化合物
雷佐生 农业化合物(杀虫剂、除草剂、化肥)
嘌呤类似物
诊断
MDS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是很典型,许多患者都有血细胞减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生活质量下降、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意外。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相关,即使是中度的血小板减少也可导致出血。同样地,由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缺陷,中度血小板减少也可导致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大部分MDS患者都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包括复发性多软骨炎、血管炎和血清阴性的关节炎;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意味着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生理关系。
外周血和骨髓检查
90%的MDS患者有贫血症状,大部分表现为大细胞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三分之一的MDS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外周血可见原始细胞,但不超过5%。然而,为了正确的对MDS进行分型,血涂片时应计数200个细胞;MDS的分型部分依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的比例。
骨髓涂片是诊断MDS的主要方法。MDS的骨髓象通常有原始细胞的增多,伴一个或几个髓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MDS的骨髓象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骨髓象不同。对骨髓原始细胞(包括无颗粒性原始细胞和原粒细胞)进行计数时应至少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应普鲁士蓝染色后再进行计数。
通常,骨髓穿刺活检就可以诊断MDS。但15%的MDS患者可出现骨髓纤维化,骨髓环钻活检对伴有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低下的MDS诊断较好,可将其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鉴别开来。在原始细胞比例较少的情况下,骨髓环钻活检可以检测出未成熟前体细胞的异常定位,这往往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
鉴别诊断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肿瘤骨髓侵润、病毒感染以及罕见的遗传性贫血。如果为中度的血细胞减少且骨髓发育不良较轻,诊断往往较困难。如果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有染色体的异常,可归类为早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果没有,则诊断为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
细胞遗传学分析
对所有怀疑MDS的患者均应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需检测20~25个骨髓细胞的中期分裂相。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大部分是染色体易位,而MDS往往是染色体的部分或完全缺失,在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中最常见的是-5/5q-,-7/7q-,+8,-20/20q-等。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或经过治疗的MDS患者往往具有更复杂核型(两种以上核型异常)。FISH技术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细胞遗传学分析对判断MDS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其对疑难病例也有一定诊断价值。这些病例包括: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分离(20q-)、老年患者轻度贫血(5q-)、年轻患者中度血细胞减少(-7q或+8q)。以上几种情况证明了MDS具有克隆性质。
分型
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对MDS进行了新的分类,更多的是基于对遗传学的研究。最新的分类包括:难治性贫血伴骨髓原始细胞的增多,难治性贫血伴或不伴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不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5q-。其中,治疗相关的MDS单独分类,该分类中也包括了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预后因素
IPSS预后评分系统
IPSS是临床中评估MDS预后最常用的系统,它是以一组之前尚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来计算评分的,这就能评估本病的自然病程。IPSS表明MDS预后与血细胞减少程度、原始细胞数、染色体及年龄相关。目前对MDS的治疗多依据IPSS预后分组。此预后积分系统提出有助于MDS治疗研究的标准化,允许对发表的不同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并对MDS患者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其他治疗提出建议。
IPSS评分系统也有不足之处。它是以FAB诊断分型为基础,通过对新发原发性MDS患者初期表现总结而来,排除了IPSS在疾病后期发展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应用。IPSS还将CMML和继发性MDS患者排除在外。因此,专家们对IPSS评分系统进行了改良(IPSS-R)。
0分 |
0.5分 |
1.0分 |
1.5分 |
2.0分 |
|
骨髓原始细 胞比例(%) |
<5% |
5-10% |
.. |
11-20% |
21-30% |
血细胞减少 |
没有或1系 |
2系或3系 |
.. |
.. |
.. |
细胞遗传学 |
预后良好 |
预后中等 |
预后差 |
||
正常,-Y |
其他异常 |
复杂(≥3个异常) |
|||
del(5q) |
7号染色体异常 |
||||
del(20q) |
0分 |
0.5分 |
1.0分 |
1.5分 |
2.0分 |
3.0分 |
4.0分 |
|
细胞遗传学 |
预后非常良好 |
预后良好 |
预后中等 |
预后差 |
预后极差 |
||
骨髓原始细胞比例(%) |
≤2% |
>2 to<5% |
5–10% |
>10% |
|||
血红蛋白(g/L) |
≥100 |
80 to<100 |
<80 |
||||
血小板计数(x109/L) |
≥100 |
50 to<100 |
<50 |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x109/L) |
≥0·8 |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