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脑卒中救治的“加速器”
官方 发布于 2025-08-27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新发脑卒,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发生后,每延误1分钟,就有上百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快速、精准地诊断是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在众多检查手段中,磁共振成像(MRI)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核心武器”。磁共振多序列、多参数检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早期警报”和“救治导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台“救命神器”如何在脑卒中诊断中发挥作用。
一、为什么脑卒中诊断需要磁共振检查?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出血)两大类,治疗方式截然不同(缺血性需溶栓/取栓,出血性需止血/降颅压)。因此,快速明确“是哪种类型”“病灶在哪里”是救治的第一步。
其中,CT检查是脑卒中初筛的常用手段,但它对发病2~6小时内(超急性期)的脑梗死不够敏感——此时脑组织尚未出现明显水肿,CT可能显示“正常”,导致漏诊。而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能在脑细胞刚发生缺血、水肿时就捕捉到信号异常,发病2小时内即可发现病灶,比CT早4~6小时!这对抢占“溶栓黄金窗”(发病4.5小时内)至关重要。
二、磁共振检查:为脑卒中诊断“量身定制”的四大优势
1.超早期“揪出”缺血病灶—DWI序列“快人一步”
弥散加权成像(DWI)能精准检测脑细胞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当脑血管堵塞、脑细胞缺血时,细胞内水分会因肿胀而“受限扩散”,DWI序列会显示为高亮信号。这一变化在缺血发生后2小时内就会出现,是目前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金标准”。
2.区分“缺血”与“出血”—多参数成像“明察秋毫”
脑卒中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完全相反。MRI能通过T1WI、T2WI、FLARI等多序列组合,能清晰区分缺血灶与出血灶。特别是亚急性期出血,在CT上可能是“低密度”,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快速识别,避免将“出血”误判为“梗死”,导致错误治疗。
3.评估“责任血管”—精准定位病灶根源
除了显示脑组织损伤,MRI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无需注射造影剂,就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畸形(如动脉瘤)。医生通过MRA可快速判断“是哪根血管堵了”,为后续溶栓、取栓或支架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4.安全无辐射—适合反复检查与长期随访
区别于CT的X射线辐射,MRI对人体完全无辐射伤害。对于需要多次复查(如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复发风险)的患者,磁共振检查是更安全的选择。
三、做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MRI安全高效,但为了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
1.告知病史:目前我院引进的1.5T MRI的磁场强度适中,对多数心脏支架、钢钉等植入物兼容性良好,需告知检查医生,待进行评估后进行检查。如体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的患者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2.检查时间:一次完整的脑卒中MRI检查(包括DWI、T2WI、MRA等序列)需10分钟左右,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即可。
3.时间就是生命:若突发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我院放射科针对卒中患者提供24小时磁共振检查服务,确保能及时完成检查、做出诊断。
四、结语:
脑卒中可防可治,而早期诊断是挽救脑功能的关键。磁共振凭借其“超早期、高精准、更安全”的优势,已成为我院脑卒中救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如果您或家人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请务必第一时间就医,相信现代影像技术能为“生命通道”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