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
信息科 发布于 2014-10-14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刘梅林
绝经后女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高风险人群。女性绝经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我国50岁以上女性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男性。目前,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严重不足,女性高胆固醇血症(TC≥6.22 mmol/L)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于男性。为了改善上述状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特别制定了“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
一、绝经后女性ASCVD流行病学
ASCVD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冠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快速增加。与55~59岁女性年龄组相比,60~64岁年龄组冠心病死亡率成倍增加。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增加与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趋势密切关联,高胆固醇血症是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绝经后女性血脂谱特点
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表现为T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降低,其血脂谱改变与雌激素水平降低相关。
三、绝经后女性ASCVD风险评估
绝经后女性常存在更多的潜在危险因素,心血管风险容易被低估,应成为重点干预人群。需根据ASCVD的危险分层决定干预强度,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他危症、有无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ASCVD的发病危险。
四、绝经后女性血脂干预目标
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ASCVD,应根据绝经后女性的ASCVD发病危险及血脂异常情况决定治疗目标。LDL-C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非HDL-C为次要治疗目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TC也可作为LDL-C的替代指标。对于ASCVD高风险及极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LDL-C水平应<1.8mmol/L(70mg/dl),非HDL-C水平应<2.6mmol/L(100 mg/dl)。
五、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
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或使用调脂药物以达到理想血脂水平。
(1)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戒烟、调整饮食结构、保持理想体质量或减重、运动。绝经后女性应每周至少进行2次肌肉张力锻炼。需减重的女性,建议每日进行60~90 min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2)调脂药物治疗:主要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n-3不饱和脂肪酸。他汀类是最常用、唯一有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据的调脂药物,可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能显著降低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是首选的调脂治疗药物。贝特类和烟酸类主要降低TG并升高HDL-C、轻度降低TC和LDL-C,可用于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缺乏使患者获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必要时可以作为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建议高龄、低体质量(<60 kg)、合并多系统疾病、合用多种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女性患者,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治疗,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ASCVD的低危人群,应权衡风险与获益,谨慎使用他汀进行一级预防,避免他汀类药物的滥用。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9月27日第29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