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吞异物怎么办?——家长必看的急救指南
官方 发布于 2025-04-02
近日,8岁的小刘因剔牙时不慎将牙签与口香糖一同吞了下去,2小时后出现上腹部隐痛,家长急忙带至宁南县人民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医师立即联系消化内镜室,经过评估,患儿进食仅2小时,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于4小时后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在胃体内见一长约6cm牙签浮于胃内容物表面,于是立即在内镜直视下用异物钳夹取牙签沿胃腔、食管取出,操作顺利,耗时约15分钟。术后患儿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4小时后已安全出院。
一、常见异物类型与风险
1.尖锐异物:鱼刺、牙签、鸡骨、针、钉子
易刺伤黏膜,导致穿孔、出血或脓肿(食管穿孔死亡率可达15%)。
2.钝性异物:硬币、纽扣、果核、玩具零件
易卡顿于食管狭窄处(如食管入口、贲门),可能引发梗阻或溃疡。
3.腐蚀性异物:纽扣电池(锂电池)、强酸强碱胶囊
锂电池遇体液短路产热,2小时内可灼伤黏膜,严重者导致食管气管瘘。
4.磁性异物:多颗磁铁(如磁力珠)
多颗磁铁吸附不同肠段,易引发肠穿孔、肠梗阻(儿童高发)。
5.长条异物:牙刷、筷子、体温计
长度>5cm的异物难以通过十二指肠弯曲,易滞留胃内。
6.食物团块:大量黏性食物(年糕、口香糖)、枣核
可能堵塞食管或肠道,枣核两端尖锐,增加穿孔风险。
二、 紧急处理原则
禁止:强行吞咽饭团、喝醋等“土方法”。
正确做法:立即禁食禁水,就医明确异物位置。
三、重点人群防护
1. 儿童(1-5岁高发):误吞硬币、玩具零件、磁力珠等。
2. 老年人:因假牙松动误吞、吞咽功能减退导致食物团块堵塞。
3. 精神障碍患者:可能故意吞食异物(如刀片、打火机)。
4. 特殊职业者:如裁缝(含针)、装修工人(含钉子)。
特别提示:
高危行为警示
避免用餐时嬉闹、说话,尤其儿童及老年人。
勿将牙签、鱼刺等含在口中活动。
消化道异物处理需结合异物性质、滞留部位及患者状态综合决策,内镜技术是首选方案。宁南县人民医院内镜室24小时急诊通道为广大人民服务。